推广 热搜: 纺织  坯布  魏桥纺织  纺织企业  坯布网  中国棉花补贴政策  20*20  进口棉花配额  棉花配额  服装 

拯救坯布重镇回龙坝

   日期:2012-10-29     浏览:493    评论:0    
核心提示:回龙坝,机杼之声响了40年。  2012,金融危机殃及纺织小镇,此声式微。  同大部分的乡镇企业一样,在外,纺织业出口量锐减,
 回龙坝,机杼之声响了40年。
  2012,金融危机殃及纺织小镇,此声式微。
  同大部分的乡镇企业一样,在外,纺织业出口量锐减,产品滞销,存货塞满整个仓库。
  在内,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规模小、资金弱、产业链单一,抗风险能力不足。
  回龙坝,未来的路怎么走?
  纺织小镇遭遇“最难熬一年”
  2012年10月18日,长达二十多天的阴雨后,重庆放晴。
  沙坪坝区回龙坝镇龙海路,整条街道两旁多是大小不一的纺织厂和纺织机零部件店面。
  没有招牌的、半开的、积了厚厚灰尘的卷帘门内,传来纺织机嗡嗡运作的声音。
  这是重庆著名的“纺织专业镇”,主要出产白坯布
  2012年,对这个有500多家纺织企业的小镇来说,是难熬的一年。
  陆续有企业关闭或转行的消息传出。
  龙海路上,运输公司的监工坐在沿街的仓库边打瞌睡,两个工人懒洋洋地把并不多的白坯布装上运输货车。
  “七八月份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七八车,9月份稍微好点,十多车,10月份的情况好很多,二十多车。”物流监工陈先生称。
  龙海路中段,一家小面馆,午饭时间有很多工人在此就餐,面馆的伙计摆手称苦,“以前工人们一般都吃7块的牛肉面、肥肠面,现在基本都吃4块钱的小面,每天要减少两三百块左右的营业额。”
  龙海路尽头,华忠副食老板娘百无聊赖地坐在收银台后面发呆,“现在纺织业状况不好,工人们的工资都有所下降,买水的都少了。”
  曾经的荣光
  回龙坝镇殷家坝组45号,陈能琼(音)靠着墙壁打盹儿,红砖砌的厂房,大的一间堆满了布匹。
  她今年62岁,从事纺织行业,已经20年。
  “我的纺织厂是回龙坝镇的第17家。”陈能琼回忆起她办厂的时候,在她的讲述里,这个地方纺织兴盛的由来也铺展开来。
  回龙坝镇是1994年原三桥乡、回龙坝乡、保农乡合并设立的。1972年,三桥乡因为土地贫瘠,产不出粮食,迫切地想要寻找其他的出路。适逢重庆针织纺品供应采购站想在三桥乡征地建仓库,三桥乡当即表态,地可以征,钱不收都可以,但要帮三桥乡扶持一个乡镇企业。
  于是,三桥乡成立了第一家织带厂。后来退伍军人刘光明回来管理织带厂,将织带厂更名为三桥棉织厂。
  1976年,回龙坝乡效仿隔壁三桥乡,开办了第一家织布厂。
  1988年,村民王崇轩租下村里的大礼堂,开办私人织布厂。
  1992年,陈能琼和家里三个姊妹合伙,买了48台纺织机成立了世强织布厂,这是回龙坝的第17家纺织厂。
  1994年,回龙坝乡乡长孙明全在全乡大会上讲,“只要能发展乡镇企业,厂房建地可以边建边批,也可以先建后批。”
  这一剂强心针,让更多的人开始从事纺织行业。
  同年,三桥乡、回龙坝乡、保农乡合并设立回龙坝镇。
  1997年,回龙坝镇被重庆市政府授予“纺织专业镇”殊荣。
  回龙坝镇镇政府经发办主任徐兴全介绍,“在中低档布市场里,回龙坝镇出产的布占全国的20%”。
  据回龙坝镇政府数据,回龙坝镇39.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纺织厂500余家,织机23000余台,年产坯布11亿米,带动运输、物流等其他行业就业20000余人。
  “我们的布没人买了”
  今年春节前夕,纺织厂的订单一度缩水,陈能琼嗅到了一点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
  同样的味道,上一次出现,是在2008年。
  “这次比2008年更严重,那一年金融危机的时间短,这一次,持续的时间长,现在依然看不到出路。”
  金融危机引起国际市场萎缩,主要出口方美、日、欧三方的需求锐减,国内纺织业遭受了巨大的创伤。
  订单越来越少,整个仓库满满的存货,陈能琼很无奈。
  “其实我们的产能是没问题的,主要的问题是卖不出去。我们镇每个纺织厂都有大概六七百万米白坯布的库存,广东沿海地区服装厂纷纷倒闭,我们的布没人买了。”陈能琼的丈夫刘开明退休后,也把精力投到厂子上面。
  今年1月到8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盟债务的影响,纺织产品大量滞销。
  据海关总署外贸进出口数据,1至8月,我国服装出口994.8亿美元,同比下降0.7%;纺织品出口625.1亿美元,同比下降0.7%。
  10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1993年来的新高,达到6.2570。
  这对于大量出口的纺织品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噩耗,人民币自金融危机以来飞速升值,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口。
  刘开明很苦恼,“棉花一直在涨价,我们在国内以人民币购买,织成布后出口却是以美元结算,拿回国内兑换绝对赔钱,我现在是宁愿减产都不出口。”
  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对100家重点企业的跟踪调研数据,今年棉纱产量下降3%,利润总额下降60%。
  回龙坝镇的纺织企业,都在为“卖不出去”发愁。
  不远处的富元纱厂,门店关闭着。
  厂长傅合称,“相比去年,纱厂的销售量减少了15%~20%左右。“也不是说完全卖不出去,但卖出去的量大大减少。以前我们销售白坯布都是现款交易,现在都是先发货到广州,一两个月才能收到货款,今年的现金周转很困难。整个纺织品行业不景气,广州那边资金也周转困难,一环扣一环。”
  富元纱厂全厂90台机器面对严峻的形势陆陆续续地降低运作率,全镇的纺织厂也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减产。
  能做的,就是等?
  整个回龙坝镇,纺织行业从业人数大约20000人,规模大的纺织厂有上百台纺织机,规模小的,只有几台机子,也一样开产。
  “现在普遍面临的都是资金周转难的问题,一般底子厚点的可以贷款,底子薄的只能找亲朋好友四处借了。”傅合称。
  每个纺织厂都是独立的个体,各自经营着自己的那一寸三分地,也正是这样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让他们遇到风暴被冲击的时候,毫无还手之力。
  订单减少,需求量减少,回龙坝纺织人能做的,就是等。
  等市场转晴的时候,虽然绝大多数人心里没底,转机什么时候来?
  “我们生产的都是最初级的白坯布,销售到沿海,那边在进行提花印染等处理后销售或出口。他们的利润当然高出我们很多,但要我们也做提花印染这些,技术是问题,设备是问题,涉及到环保等各方面都是问题。”徐兴全为纺织业的发展和出路,夜不能寐。
  “在追求规模化、规范化的时代背景下,家庭作坊式生产经不起考验。”他意识到这个问题。
  虽然占据着中国低端布很大的市场份额,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个镇在金融危机下风雨飘摇的命运。
  “大部分回龙坝镇的人都是一边种田,一边在纺织厂做工,农忙季节休假回家收割稻谷,产出的粮食一般也就够吃。设备也比较落后,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容易被淘汰掉。”傅合称。
  徐兴全更担心,从出口下滑到遭遇招工难、融资难,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强、品牌性不强,回龙坝镇的纺织业道路,会不会越走越狭窄?
  “这其实是乡镇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转型是唯一的出路。”
  1978年,我国开始改革开放的征程。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各个地区广泛存在着大量乡镇企业,当时以为可以依托乡镇企业完成小城镇化。
  改革开放30年,曾经“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有的倒闭,有的转型,有的被兼并,在滚滚的发展浪潮里被湮灭,逐渐淡出人们视线。
  回龙坝的纺织产业熬过乡镇企业最难的关隘,曾经荣光无限,却无法避免走向消沉。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生产规模很受限制,抗风险能力低,资金不足,回龙坝纺织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
  “我们镇政府不断地给纺织厂想办法,我们把民生银行(600016,股吧)带到了回龙坝,采取联保、互保的形式,每年为回龙坝带来2.5亿的贷款,每个厂可以贷100万至300万的贷款。”徐兴全称。根据“十二五”规划,将大力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要抓好这个契机”,徐兴全强调,“发展了这么多年的产业消亡了很可惜。”
  古老行业的新生机
  对于回龙坝的纺织厂来说,严峻的,还不只是外部的大环境和自身的缺陷。
  它还面临拆迁。
  2007年9月,经市政府第40次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依托国家铁路综合物流中心和兴隆场大型铁路编组站设立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梁滩河流域以东,北碚与沙坪坝区界以南,中梁山脉以西,土井干道以北划入西部现代物流园范围,规划面积为33平方公里。
  这一规划让回龙坝的纺织户傻了眼,整个西部现代物流园规划占沙坪坝地21.4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纺织厂,必然涉及到拆迁。
  涉及拆迁的纺织厂,占全部的85%以上。
  去年11月,拆迁从土主镇那边开始,目前已经拆迁了105家。
  行业的不景气,一部分纺织企业主拿到拆迁款后就转了行,不做纺织。另一部分搬到了其他非拆迁区域,目前,已经有30多家企业已迁出沙坪坝区,迁去了铜梁、大足等地。
  这是徐兴全最为恼火担忧的事情回龙坝镇集中的纺织产业在拆迁中可能被分化,更加不具市场分量。
  “纺织厂要建厂房和仓库,这地一占,发展空间肯定不足,而且无法协调,这样纺织厂就被分散了,很难再进行产业链延伸。如果让回龙坝的纺织产业自生自灭,那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下,可能就真的"灭"了。”徐兴全连连摇头。
  但危机下,隐藏的,却是新的生机。
  回龙坝镇镇政府在努力做一件事情,“在和物流园那边洽谈,希望物流园建成后,回龙坝的纺织厂能够以抱团的形式进入园区,开始规范化生产,实现产业升级。布匹是人们生活离不开的,不存在夕阳产业一说,缺的只是发展的机遇。”
  纺织品行业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应该是,纺纱、织布、提花、印染,最后做成服装。
  回龙坝以生产白坯布为主,处在行业的底端,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能抱团入驻物流园,大家抱团发展,设备技术等各方面跟上,才有做大做强的机会。”
  陈能琼的儿子刘春华,高大帅气,原本在银行工作,福利待遇都很不错。他却辞职回来接手纺织厂。
  “两代人,儿子的眼界和看问题的眼光会不一样,更多他这样的年轻人进这个行业,一定会给这个古老的行业注入新的生机。”陈能琼很欣慰,“毕竟,做了一辈子纺织,还要继续做下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交流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交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锦辉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