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纺织  坯布  魏桥纺织  纺织企业  坯布网  中国棉花补贴政策  20*20  进口棉花配额  棉花配额  服装 

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

   日期:2011-08-22     浏览:1040    评论:0    
核心提示:一般采用这些金属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或采用金属镀层的工艺来实现织物具有防辐射的功能。所以目前能作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主要有金属纤维混纺面料、镀金属织物和最近才开发的金属多离子织物。由此可见防辐射服的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而无机金属材料中可能会含有的铅、镍、铬等重金属材料在汗液的作用下会溶解并随之进入人体,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危害。即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源于汗液下的重金属含量。因此建议在评估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的纺织品时主要监测其重金属含量,并重点研究其使用环境是否会导致重

纺织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的重点产业之一。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积极开发绿色环保与舒适健康的生活消费品成为必然,健康和环保已成为人们生话的主题。作为人类生活必需品提供者的纺织行业也不例外,健康舒适与生态环保的功能性纺织品已逐渐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流与新的经济增长点。

功能性纺织品安全性问题的现状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在中国市场呈现出持续高涨的态势,并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品种相对齐全、功能日趋完善、发展相对稳定的功能性纺织品产业格局。目前功能性纺织品开发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功能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近年来,虽然不断有科研院所、标准化组织和相关企业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实现了部分功能性评价方法的标准化。但总体上大部分功能性纺织品仍然无法获得权威检测机构的认可,使得市场上功能性纺织品的消费过于盲目,得不到有效的监管,显然这对功能性纺织品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另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问题。众所周知,功能性纺织品的某些特殊功能,主要是通过在纤维材料中添加或在产品的后整理中使用某些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来实现的。但目前在功能性纺织品上使用的这些化学物质有相当一部分并未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特别是需要经过长期跟踪分析的安全风险评估。事实上,已经发现有些以前曾被广泛使用的功能性添加剂对人体或环境是有害的,并已经被列入禁用范围。因此从消费者的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建立有效的安全性评估规范显得极其重要,能够为功能性纺织品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以阻燃纺织品为例。据统计全世界约20%以上的火灾事故都是由于纺织品燃烧而引起或扩大的,尤其是住宅失火,因纺织品着火或者蔓延而酿成的火灾事故比例更大。根据公安部消防局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共发生火灾13.2万起,死亡1108人,受伤573人,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尤其是2010年上海“11.15”胶州路特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近百人伤势严重,使得阻燃纺织品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因此目前阻燃功能已经成为室内装饰、公共场所用纺织品的必要功能之一。纺织品的阻燃功能一般可采用阻燃整理获得,具有阻燃作用的元素有:ⅢA族的硼和铝,作为无机化合物用于棉织物的非耐久性的阻燃剂;ⅣB族的钛和锆以及ⅤB族的铌,其化合物用于羊毛织物;ⅤA族的氮、磷、锑和ⅦA族的卤素也是阻燃剂中的主要元素,其中氮、磷用于纤维素纤维,卤素和锑用于合成纤维和耐久性阻燃剂。最早受到禁用的阻燃剂是三(氮杂环丙基)氧化磷,本身剧毒,LD50=37~46mg/kg,并有致癌性。1997年美国癌症研究所发现三(2,3-二溴丙基)磷酸酯有致癌性和剧毒而禁用,其LD50=50mg/kg。欧盟针对阻燃剂的禁用是根据欧盟危险品及相关修正案,包括79/663/EEC、83/264/EEC和2003/11/EC3法规,都是涉及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纺织品所用的阻燃剂。但是阻燃剂的危害性也不是如此的明确,如四溴双酚A系列阻燃剂,2008年4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发表了一份有关双酚A对人类健康危害的报告,加拿大卫生部和环保部也发表声明,对双酚A采取管制措施;但是2008年6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双酚A的风险评估报告,声明消费者可以放心地使用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含双酚A的包装盒容器。可见功能性整理剂的安全性有时候还是比较隐含的,不是很直观就能发现。

再以防辐射纺织品为例。2011年日本“3.11”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又将“辐射”一词提升为热门话题,一时间翩翩白衣成了流行色,孕妇专用的“防辐射服”炙手可热。实际上随着广播、电视、通信及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整个生物界早已沉浸在电磁辐射之中,电磁辐射成为继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后的第四种污染源。人体受到电磁辐射后,不仅使皮肤表面加热,而且使深部组织散热困难,有利于癌细胞增长,因此长期暴露在电磁辐射环境中,身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是对身体处于敏感期和低抵抗力时段的孕妇危害更大。因此防辐射纺织品已成为育龄妇女的必备防护工具,但目前国内专业生产孕妇装的企业不足百家,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甚至很多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其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造成市场上盲目夸大产品功效以此来欺骗消费者的现象时有发生。就防辐射孕妇装而言,究竟能不能真正起到防辐射的作用,甚至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别的危害,目前都难以定论。部分生产企业采用含有汞、铅、镍、铬等重金属的材料制成涂层防辐射孕妇装,的确也起到了防辐射效果,但重金属对孕妇及胎儿造成的危害却不可估量。可见功能性纺织品的开发过程中除检验是否具有某种功能作用外,同时还必须对其使用安全性进行监管。

功能性纺织品安全性管理的建议

功能性纺织品既没有色彩和图案那样直观的吸引力,又缺乏柔软飘逸等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格,只能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品味其功效。从而导致不法商家为了追求高额利益进行仿冒,使得真正的功能性纺织品面临鱼目混珠的窘境,这对功能性纺织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显然非常不利,因此加快功能性纺织品的标准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功能性纺织品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并将其提高到了提升纺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2009年《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尽快制定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产业技术标准”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手段之一;2010年《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将“生态纺织品、功能性纺织品、功能服装等重点产品及相关检测和评价标准”作为科技进步任务的重点实施内容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年标准化工作要点》明确指出纺织行业重点研究“功能性和生态类新材料试验方法、纺织品安全环保及有害物质检测”。但与之相伴而产生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测问题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如对阻燃纺织品进行阻燃性和有毒气体释放的综合评估、对防辐射纺织品进行功能性和毒理性的全面评估等。而这是直接关系到确保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5年1月1日,我国正式执行的《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18401-2003》,首次将有关纺织品安全性的生态环保要求纳入国家强制性标准,打破了纺织服装行业多年来质量标准一直停留在外观和一般物理指标方面的现状。标准不仅规定了纺织品中甲醛含量的限量要求,同时也对禁用偶氨染料、pH值、色牢度和异味等也作了规定;并首次将纺织品毒物测试列入产品检测标准中,明确规定服装纺织面料不得含有致人体病变、癌变的有毒物质。为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行业健康发展,经过长期市场调研和大量的临床实验,中国保健协会于2005年组织制定了行业标准《保健功能纺织品 CAS 115-2005》,并于2007年开始了对远红外功能、磁功能、抗菌功能三种保健功能纺织品的标准达标工作,授予优秀达标产品使用功能标识,以区别于虚假宣传和伪劣产品,还消费者以知情权。

我国台湾地区在功能性纺织品的检测方面相对发展较快,受纺拓会的积极规划和推动,已由功能性暨产业用纺织品认证与验证评议委员会制定了若干认证标准,产品认证服务已在欧美、日本、我国大陆注册,目前能够提供抗菌、防电磁波、吸湿排汗速干等18种功能性纺织品的认证。国外纺织品安全性相关的主要是生态纺织品Oeko-Tex ?系列标准和《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REACH)》法规。Oeko-Tex ?系列标准是世界上最权威的、影响最广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包括纺织品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等所有加工级别在内的统一的纺织品检测系统和认证系统;而REACH法规是一部将之前欧盟的40多部有关化学品管理的法规整合在一起的有关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的法规,与纺织品安全性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几乎所有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能和要求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出处或依据。

学术界也开始涉足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研究,但基本主要集中在纳米纺织品的研究方面,其它则较少有所涉及。因此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为日后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评价及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建议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工作。

(1)探索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因子并建立其分类方法。功能性纺织品具有一般纺织品的共性,但在受到外部作用时,某些功能因子会发生质的转变或量的变化,使织物产生导电、传递、存储、光、电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能力。功能性纺织产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分类方式差异很大。为了便于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评价及监管,建议从功能性纺织品的作用机理出发,探索其功能因子,并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功能因子进行分类。功能因子这一概念在纺织品领域目前尚属空白,它主要是源于功能(保健)食品行业。一般认为功能因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起到功能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其具备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功能因子在加工和存储过程中不被完全破坏;二是它们在功能性产品中具有特定存在的形态和含量;三是在使用过程中能具有功能调节作用,使消费者能够享受功能性产品所阐述的作用。

(2)加强功能性纺织品安全性的作用机理研究。以前文提到的防辐射服为例,现有的防辐射服主要是基于电磁波穿过防辐射服会发生波反射、波吸收和电磁波在服装内的多次反射,导致电磁波的能量衰减。而经测试研究,金属是最理想的防辐射的材料,有些金属对电磁波的吸收损耗很大,如镍钢为3.54 dB/μm,坡莫合金为2.528 dB/μm。但因其笨重和服用性能差,很少有人采用这些金属直接做服装面料,一般采用这些金属纤维与其他纤维混纺,或采用金属镀层的工艺来实现织物具有防辐射的功能。所以目前能作为防电磁辐射服装的面料主要有金属纤维混纺面料、镀金属织物和最近才开发的金属多离子织物。由此可见防辐射服的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而无机金属材料中可能会含有的铅、镍、铬等重金属材料在汗液的作用下会溶解并随之进入人体,对孕妇及胎儿造成危害。即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的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威胁主要源于汗液下的重金属含量。因此建议在评估功能因子为无机金属材料的纺织品时主要监测其重金属含量,并重点研究其使用环境是否会导致重金属元素的游离及释放等基本原理。

结论

功能性纺织品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加入一些功能性助剂类化学物质,是否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这是一个需要系统研究的问题。以抗菌类纺织品为例,尽管可以通过在纺织品中加入杀菌物质杀灭微生物,但人体所携带的正常微生物群90%以上对人体非但无害而且有益,这些正常菌群不仅参与了人体屏蔽保护,更重要的是还参与了消化、吸收、营养代谢等过程,刺激免疫系统成熟、分化,并发挥免疫功能。试想如果抗菌产品“滥杀”的话,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远红外纺织品、抗菌性能纺织品、抗紫外性能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纺织品、负离子功能纺织品、抗电磁辐射纺织品和吸湿排汗功能纺织品的检查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指出纺织品功能性目前还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同时在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评估方面更是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目前市场上急需具有公正力和权威的机构,采用标准的科学方法对功能性纺织品的安全性进行客观的检验和认证。这既是质检机构和质检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事情,也是对消费者和生产者双赢的举措。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交流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交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锦辉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Powered By DESTOON